佛山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考试 > 试题资料

2021年佛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每日一练(4月28日)

广东教师招聘网 | 2021-04-28 10:27

收藏

  1.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B.幼儿教育、中等教育、学历教育、成人教育

  C.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D.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答案】A

  【解析】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故本题选A。

  2.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岳麓书院

  D.洋务学堂

  【答案】A

  【解析】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故本题选A。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为: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本题选C。

  4.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答案】A

  【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故本题选A。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答案】C

  【解析】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分成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其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观念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故本题选C。

  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启示我们,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儿童的教育“成人化”,教师不要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对待学生。故本题选B。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 )。

  A.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C.教师教的活动

  D.传授知识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故本题选B。

  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答案】A

  【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故本题选A。

  9.皮亚杰认为,0—2岁的儿童通过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来探索周围世界,这个时期个体的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A

  【解析】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无守恒观念;思维不可逆;泛灵论;自我中心;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的个体去自我中心;形成守恒观念;思维可逆;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故本题选A。

  10.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答案】C

  【解析】朱熹认为,受认识水平限制,“小学”教育重在让儿童懂得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即知其当然,谓之“学其事”;“大学”则要求青少年进而懂得“事”中的道理,即知其所以然,谓之“穷理”。尽管“小学”教育也需要识字、读书,但在朱熹并非主要目的。故本题选C。

                   

202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2000题           广东教师招聘66套真题                            

  ————编辑推荐————

  【预售】2021年广东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 教材3本+真题2本+主观题库 共6本

  【教育综合】2021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教材教育综合知识2000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