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华图题库

首页 > 华图题库

美国电影《惩罚者》中塑造了一位以暴力手段惩罚地下黑暗势力,执行黑暗公正的“罗宾汉”形象——卡斯特。他不相信现行的司法体制能够真正惩恶扬善,所以选择使用并不合法的“私刑”方式惩罚恶人。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

广东华图教育 | 2021-09-22 16:10

收藏

  单选题

  美国电影《惩罚者》中塑造了一位以暴力手段惩罚地下黑暗势力,执行黑暗公正的“罗宾汉”形象——卡斯特。他不相信现行的司法体制能够真正惩恶扬善,所以选择使用并不合法的“私刑”方式惩罚恶人。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在个体道德判断发展上处于( )水平。 A 前习俗 B 习俗 C 后习俗 D 超习俗

  ---------------------------------

  正确答案:C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其中,后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分别是:(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重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因此,题干中“罗宾汉”超越法律的权威和法制观念,将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说明他处于后习俗水平。C项正确。A项:前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分别是:(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超习俗水平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